一、专业介绍
中医养生保健外治疗法是以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为核心,通过非药物外治技术(如针灸、推拿、拔罐、刮痧、穴位贴敷等)调节人体气血阴阳,实现疾病预防、亚健康调理和健康管理的特色领域。本微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掌握传统外治技法,又具备现代健康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立足中医经典理论,满足现代人群养生保健的迫切需求,聚焦外治技术在养生保健中的综合应用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微专业以“传承中医精髓、助力健康服务”为宗旨,培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:
1. 理论素养: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、中医养生学、经络腧穴学、推拿学及筋伤学等理论与技术,理解体质辨识与健康评估的各项知识。
2. 技术专精:熟练操作针灸、艾灸、推拿、刮痧等外治技术,并能结合中医脉诊仪、舌诊仪和人体红外热成像等设备进行精准干预。
3. 健康管理能力:针对亚健康人群、慢性病患者及老年群体,设计个性化养生方案,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。
4. 创新与转化能力:参与外治技术改良、健康产品研发及社区健康项目策划,推动中医药养生技术现代化与产业化。
通过以上培养,学生将成为医疗机构、康养中心、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健康科技企业的骨干力量,助力中医药养生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三、师资力量
微专业教学团队由437bwin必赢国际、基础医学院、中医学院资深教师组成,团队成员年龄结构与知识背景搭配合理,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经验。组建了“中医理论+临床实践+康养企业”三师型团队,包括中医经典学科教授、三甲医院针灸推拿科医师、非遗外治技术传承人、康养企业、母婴机构等,确保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。聘请儿科、老年病科及康复医学专家担任顾问,针对性完善分人群教学方案。
四、招生对象和计划
招生对象:
1、2022级、2023级、2024级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,原专业为中医学、中药学、医学检验技术、护理学、运动康复、康复治疗学、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医学相关专业。
2、基层医疗卫生从业人员,需通过中医基础理论与操作技能测试;健康管理师、养老护理员等职业群体,择优录取并定制短期强化课程。
3、年度招生计划数:30。
五、修读方式
学制:1年
学分:10
授课方式:线上线下同步授课。
课程设置见下表。
| 课程名称 | 学时 | 学分 | 开课学期 |
1. 基础理论模块(16学时) | 《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评估》 | 16 | 1 | 第一学期 |
2. 技术方法模块 (96学时) | 《同源点疗法》 | 16 | 1 | 第一学期 |
《外治特色技术》 | 16 | 1 | 第一学期 |
《推拿学》 | 32 | 2 | 第一学期 |
《筋伤学》 | 16 | 1 | 第二学期 |
《贴敷疗法与药物外治》 | 16 | 1 | 第二学期 |
3. 人群应用模块 (32学时) | 《老年慢性病与外治调理》 | 16 | 1 | 第二学期 |
《婴幼儿保健与外治技术》 | 16 | 1 | 第二学期 |
4. 综合实践模块 (16学时) | 《人工智能与中医外治方案设计》 | 16 | 1 | 第二学期 |
六.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
(一)学分认定
微专业修读课程作为兴趣课程进行管理,在成绩单中单独排放,且不纳入主修专业学分绩点及评奖评优等计算范围;未能完成微专业修读的本校学生,其已修读的微专业课程学分可替代通识选修课学分。
(二)证书授予
学生完成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,并取得相应学分,可向微专业所在学院申请相关证书。经微专业所在学院审核后,报教务处审定,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微专业证书。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,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(学信网)备注信息,不授予学位。